115.8亿元!2021年度科创板知识产权价值排行榜发布
上海与香港可联手积极探索亚洲美元市场。
改革前景 一切改革都是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,是在无论是统治者,还是被统治者,都无法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的时候进行的。因此,从维护执政党和决策者的地位出发推进改革,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。
自从金融危机爆发,特别是欧债危机深化以来,发达经济体陷入了一个长期疲软和衰退的境地。其实,政府只是社会机构中的一个,尽管是重要的、不可或缺的一个,但究竟只是多元社会中的一家。在整个社会生活经济中,其他行为主体如果不能与政府保持一致和与官员保持联系,很难存续,很难发展,因而主动投靠政府和官员,并通过权力寻租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。世界经济也是前景暗淡,IMF等国际机构普遍调低了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。经济增长高位回落,为经济调整腾出了一些空间。
其实,能否告别唯GDP的经济增长,既不取决于经济增长潜力如何,也不取决于宏观政策操作,而是取决于生产的制度结构及其决定的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。几个危机国家虽然通过政府更迭,削减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,但没有欧盟的支持帮助和一致行动,单靠危机国家是不可能的。技术引进、消化、吸收的空间明显缩小。
以棉花为例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占的比重超过了50%,而美国占的比重不到7%。进入专题: 宏观经济 。所谓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,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: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。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时候,如果预计中国经济增长10%,三、五年就可以收回投资。
结构调整的实质,就是原有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,传统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,只有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,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,培育新的竞争优势,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保持平稳较快发展。其五,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适当地提高通胀水平,在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后,并不会对社会稳定带来直接的影响和冲击。显然,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高,通胀压力不可避免。因此,总体上,2012年的经济增长还会延续2011年以来持续放缓的趋势。这往往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。
但如果经济增长滑坡到8%,甚至更低的水平,这个项目的还本付息就没有预期那么好。在过去10年中,也就是从2001-2010年,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10.5%。实际上,近两年来季度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偏离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。伴随着民工荒、招工难,由此产生的劳动力工资上涨,现有的农产品、工业品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。
土地资源,尤其是耕地资源异常珍贵,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常常出现低地价或者实质上的零地价。所以,宏观调控需要适当提高通胀的容忍度,从而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。
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、稳定性,提高针对性、灵活性、有效性,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、调整经济结构、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。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,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前,都出现了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、投资占GDP比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。
其一,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以后,能否依靠扩张性的财政、货币政策保持高增长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具体来说,劳动力成本上升、农产品价格上涨、垄断所产生的低效率和高价格、资产价格上涨和泡沫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等,这都是当前通胀所面临的具体压力。目前,国际金融危机处在美、欧债务危机的演变阶段,有可能带来发达经济体长期的经济低迷。例如,比较2009年中美人工成本占几种农产品总成本的比重,尽管美国工人的工资比中国工人的工资高出很多,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占农产品总成本的比重要远远低于中国。从体制改革意义上讲,目前,结构调整应该在以下几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:其一,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。再加上地方政府给予外向型企业的各种竞争性优惠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低估和竞争力的虚高。
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就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而言,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,将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。30多年来,我国众多产业领域在装备水平上达到、接近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,继续引进、消化、吸收的空间不断缩小,从引进技术为主转变到自主创新为主。
农民收入的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城镇居民,有利于遏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。农民收入水平低下、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、农业资源紧缺、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跟国际市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,都决定了未来农产品价格将会温和上涨
要警惕经济增长下降而引发的相关风险,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、银行不良资产增加、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等。在发达经济体普遍遭受债务危机冲击、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上升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的国际环境下,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,成绩来之不易。
伴随着投资增长从上半年的25.6%下降到全年的23.8%,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,消费需求则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,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。资本形成贡献了4.99个百分点,占54.2%。2011年,我国经济增长9.2%,比上年回落1.2个百分点。展望2012年,我国经济发展的内、外环境趋于复杂,不确定性因素增加,出口、投资等短期需求回调和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二者相互叠加,经济增长将呈现适度回落趋势。
分季度看,一季度增长9.7%,二季度增长9.5%,三季度增长9.1%,四季度增长8.9%。从中长期看,我国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,已经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延式增长所能解决的,必须从体制、机制等方面入手,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,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,加快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。
如果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,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大体稳定,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8.5%左右。2011年,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,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也在缩小,这很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。
但需要警惕经济增长下降而引发的相关风险,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、银行不良资产增加、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等。全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了-0.53个百分点,占-5.8%。
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,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状况明显改变。经济增长适度回落,有利于抑制需求过度扩张和短缺而引起的通胀,有利于增强需求约束,促进行业兼并重组,加快结构调整步伐,也有利于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%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衔接。在国内需求中,最终消费贡献了4.75个百分点,占51.6%。从日本、韩国的经验看,一旦潜在增长率下台阶,扩张性政策并不能拉高增长速度,反而会刺激泡沫经济,积累新的风险。
其实,在经过了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,我国需求结构、人口结构、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,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增长的后期。进入专题: 经济增长 。
部分人因此认为,我国经济增长处在10%以上才是正常的。经济增长回落,既是政府为控制通胀主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,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对我国的影响。
与上半年相比,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0.15个百分点。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,既不符合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,也不应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。